圆明园,又称圆明三园,位于北京市海淀区,由圆明园、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。它曾是清朝的大型皇家宫苑,被誉为“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”和“万园之园”。



历史
- 兴建与鼎盛: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(康熙四十六年),最初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胤禛(后来的雍正帝)的园林。雍正帝和乾隆帝时期都进行了扩建,汇集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华,也吸收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。圆明园在清代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,有“园林紫禁城”之称。
- 英法联军的破坏: 1860年,英法联军攻入北京,抢劫并焚毁了圆明园,无数珍宝被掠夺,对中国文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。
- 后来的破坏与遗址公园: 之后,圆明园又经历了“木劫”、“土劫”、“石劫”,最终沦为废墟。1988年,圆明园遗址公园建成,仅存山形水系、园林格局和建筑基址。



主要组成部分和景观
圆明园由圆明园、长春园、绮春园三园组成,拥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,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。
- 圆明园: 圆明园是三园中最大的一座。雍正帝和道光帝都死在九州清晏殿。
- 长春园: 长春园的西洋楼景区,由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等人设计,是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杰作。
- 西洋楼景区有海晏堂、大水法、观水法等欧式宫殿和喷泉。海晏堂以十二生肖兽首铜像闻名。
- 绮春园: 绮春园在嘉庆年间进行了修缮和拓建。



现存遗址与景点
圆明园遗址公园内现存或重建的景点包括:
- 正觉寺: 位于绮春园,是圆明园现存的唯一木结构建筑,现为圆明园博物馆。
- 西洋楼遗址: 包括大水法、海晏堂等,是圆明园最具标志性的景点。
- 九州清晏: 位于前湖北岸,是圆明园的中心景区。
- 银杏大道: 位于三园交汇处,秋季景色优美。
- 买卖街: 再现了百年前圆明园同乐园买卖街的繁华景象。
- 其他景点: 镂月开云、杏花春馆、坦坦荡荡、万方安和、舍卫城、文源阁、廓然大公、西峰秀色等。



参观信息
- 开放时间:
- 旺季(4月1日—10月31日):6:00-21:00 (停止入园时间 19:00)
- 淡季(11月1日—3月31日):6:30-19:30 (停止入园时间 17:30)
- 门票价格:
- 大门票:10元/人
- 半价门票:5元/人
- 联票(含大门票、西洋楼遗址景区、圆明园盛时全景模型展):25元/人
- 半价联票:10元/人
- 交通: 乘坐北京地铁4号线,在圆明园站下车。
- 其他:
- 圆明园遗址公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- 公园内有数字体验项目,如“千机圆明”沉浸式飞行体验空间。
- 每年举办新春游园会、荷花节等文化活动。



近期活动
- 圆明园举办“赏山读园 阅享圆明”主题阅读系列推广活动,通过创作交流、实地游园、图书市集等多种形式,让公众深入了解圆明园。
- 圆明园尝试使用人形机器人“格格”进行咖啡售卖,提升游客游园体验。
- 《今日宜逛园:圆明园里的日常》新书发布会在圆明园举行。



文化意义
圆明园的兴衰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,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。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的巨大损失,它警示人们勿忘国耻、振兴中华,珍惜和平。